没有意义的百日新政承诺


无论怎样评价新政府的100天成绩,刚与选民新婚的希盟还是处于你侬我侬的甜蜜期,默迪卡调查中心最近的希盟高支持率民意调查结果就证明了,希盟能否兑现承诺,在这个时段并不是大家最关切的。

事实上,在正常的公共行政体系,强制要在100天内就要看到政绩及效果是不实际,执行的官僚系统才不会这么的一厢情愿。

就拿废除消费税为例,单是内阁名单在大选后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组成,财长再神速上位聆听旗下各部门机构几百个大大小小的汇报,再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政治手段下令废除。执行的各部门官员也绕过各种原本制衡的程序,就算知道每个政策都有好有坏,而消费税虽然明显有成绩,完善国家税收制度及调整近十年高攀的国内家庭债务,但官员也得秉持“先做了再打算”的精神废除消费税。

接着就要到国会的一读、二读辩论再到三读通过,过后再呈交给前朝政府议员人数众多及还未开会的上议院通过,才算正式废除。同时,还要有一个周全的服务税(有人说拿回旧版本的来修修剪剪)来取代国家本来都已经吃紧的财务状况。执行的官员也不用召开各种如收集业者意见的会议,全凭“上面说了算”来推动这个充满更多未知数的新法案面世。

100天政绩的起源是在二战期间的非常手段,如今用在没有战乱的政治环境,其推出来的政策产品当然会更仓促及更不民主。内阁可以换来换去,但是执行官员还是同样固定领取俸禄的人,政策的任何闪失及后果却是我们普罗大众要长期承担。

希盟自己推出来的100天承诺,问题在于执政后出现很多的自相矛盾。之前高喊要国家要破产了,上台后又突然没有破产了?100天做不到的东西,但是却可以一迅间把国家财政的状况从破产变为没有破产?吵了几十年的山埃有毒问题,也突然变成没有毒了?统考一里路变成统考5年全盘研究?焦点还要放在无意义的翻译文告上,似乎要为学术界贡献一个翻译学的经典教材。奉劝在位的年轻领袖,先思后行,这种较低层次的政治逻辑语言,收起来,下次就不好再拿来消费自己高企的民意!

相比高层次的政坛老手马哈迪就不一样了。马不停蹄为国产车3.0外出归国后稳定大局,新政府继续集中火力对付1MDB管理不当,豪华游艇“平静号”在这个时候出现在公众视线内,更类似一个奖杯的政治语言象征。消息放出来说,93岁的马哈迪在一场闭门会议坦诚无法兑现100天承诺,所有新政府的瑕疵毛病好像更容易被接受了。

百日新政没有达标,但不会影响新政府的稳定。过了这个所谓的百日新政门卡,下次要验收希盟政府的政绩预料只能等到接下来的大选。摆在眼前更重要的是国内外的各种经济挑战,而这些刻不容缓的挑战,更显得这100天承诺转移视线,浪费时间。

新政府其实至今还未能就经济政策和经济改革的方向达成共识,国内外投资者对我国的经济前景有所保留。希盟目前的政策将有助于降低通膨,但终止各种大型基础设施计划和投资,长期来说无助于国家经济增长。

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引发各种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波动或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动摇,将迅速破坏我国的经济出口,削弱外汇收入和政府收入,进一步导致资本外流、令吉贬值恶性循环、货币紧缩和经济增长放缓。

还有越来越敏感的93岁首相还能在位多久等问题……100天政绩是自己讲,自己爽的,除了狠狠刮希盟及选民各一巴掌外,其实真的没有什么意义的。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