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开始热起来了。 5年一度的大选,自10年前308掀起的救国热,都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前景及发展。
民主政治讲究的,是每个选民拥有投票的权利,寻求改朝换代,或保持现况稳步发展。不过,从“投票”变成“救国”论,制造选民彼此之间的对立,以此论点来扳倒政敌,这种做法或许有点过火了。
这种救国论述的基础,前提是要有一个民不聊生国度的剧本,配合执政政府各种舞弊贪污的课题,及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痛苦。于是乎,你手拿外国智慧手机,在政治讲座会上举举就是救国了?
或许,我们可以冷静想一想。爱国,或者说救国,或许并不是如政客说的那般,将你手中一票投下就完事,事实上,投票只是整个“救国/爱国”行动中的其中一个部分,每个选民更应该知道的,是这国州两票投下去之后,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你手中的一票,将决定代表你前往国会/州议会开会的人,也就是你选区的代议士。各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大小事,从国家发展政策、立法、打贪、人民福利,到社区建设、选区民生问题、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每次在国会都会由人民代议士提出并质问有关部门。、
我曾经见过国阵巫统一些政治老手(非内阁成员),在国会提出甚至抨击选区内的死亡车祸黑区问题,官员匆匆忙忙给予回答,并即刻调动各种资源处理这个问题。
也有一名城市地区的行动党资深议员,在国会质问选区内的旅游设施不足,引起首相署、房地部及旅游部官员的关注并下场解决问题。
问题在于,不是每个候选人的素质都是一样的。
成熟的民主制度,我们认同一个政治人物的理念,将票投给他,并认同他将提出的课题。
因此,在选择候选人之前,我们要了解这个人,要搞清楚他的理念,了解他,认识他,才不会出现上届大选的情形,非穆斯林支持伊斯兰教党,而该党却推出不受大部分非穆斯林欢迎的私人法案,这又是哪门子的人民代议士制?
人口老化、经济停滞、民生如水供、天灾、道路、治安等,这些都是影响我们每天生活的问题,是我们选出地方代议士要为我们解决的,党或联盟的全国宣言是一个参考,候选人的地方发展宣言也是同等重要。
有家,才有国,一个无法了解地方上的基本课题及需求,如何能真正做出改变?
投票救国,并不是投了一票就收工,任由中选的议员跟党的步伐,混混沌沌又过了5年的时间。大选,并不是简单的投下你手中一票,而是如何有智慧的投选,选出对自身、地方、国家有利的政治人物,而这名人民代议士,需要长年累积的大量政治知识,而不是人云亦云背书党旗混日子的家伙。
救国?救民?可以花少许的时间来了解各种政治人物推出的竞选宣言吗?如果是原任议员,再检视他5年前发布的竞选宣言。
人民要作主,就不要迷信人云亦云,一味跟着政客的言论起舞,鹦鹉学话只不过是一个被操控投票的傀儡而已,学会做民主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救国救民也!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