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平台,有人开始兜售自己刚出生4个月的孩子。
售价1万5千令吉,买一送一,双胞胎。
后来,有人愤而举报揭发,警方及福利部官员介入,事件待后续发展。
孩子如今都可以卖了,还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卖的?
是的,我开始在很担心了。回首我们四周,用金钱购买各种健康、教育、公共安全、环保、生育等非实际物品的例子比比皆是。
我们似乎在朝着每样东西都可以卖的年代。这也完全符合经济学凯旋论,一切以“市场”掌握繁荣及自由,换句话说,市场自由主义是实现大众福祉的唯一手段,任何机制包括政府都不应干涉。
这种市场自由,自战后的确令我们人类的素质生活起了绝大的变化,但也因此造成资本家或商家追求最高利润的贪婪。贪婪腐蚀了道德,我们也开始分不清楚,哪些东西可以卖,哪些东西是绝对不能用金钱交易的。
“市场”不讲求道德的争议,本质上是不会批评满足人类需求的选择,也不会质疑衡量产品的方式为何这个会比哪个更有价值。聪明的商家走得比人快,在销售产品的逻辑上,已经不再限于售卖你有形的物质东西,而是兜售一种前所未有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如卖奶粉的,是在卖着你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希望,而这个价值也会伴随产品的素质,在售价上远远高过其他商家的。
有多少父母,包括我自己,宁愿自己少吃少穿少用一点,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也要买最好的奶粉给自己的孩子。要评估东西的好坏,最直接简单不用想太多的方法,就是回归到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年代,几乎每样东西都是用金钱都可以买卖得到的,包括父母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
但更多时候,我们都忽略了,市场可以带给我们很多生活上的东西,但是它却不是万能的。我们寄望商家们应该有更诚信及负责任是很天真的想法。贪婪,是会不负责任地追求金钱及利润。
我们的确要谴责那些贪婪的人在卖自己的孩子,也痛恨一些贪婪的商家出售假奶粉获取暴利。卖孩子的两个年轻情侣,以自己经济能力差抚养不起孩子为由;卖假奶粉的商家则一句推搪“唔知”俨然成为受害者,其实祸害多少人家的婴孩。
两者的共同点最终获得金钱及利润,如果不是这个过程中遭人举报,在市场自由双方同意之下,早已神仙过海自由买卖了。
生命中某些美好的事物,一旦被转化为产品,就会腐化或坠落。这也是桑德尔教授在《钱买不到的东西》给我们在这次售婴孩及假奶粉的启示。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