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人社会的网络群体里面有个很特别的现象,用户一旦触及政治课题,就会彼此分裂,突然变成不共戴天之仇,要嘛你是红队的,不然就一律是蓝队的,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就事论事。
拜科技网络的方便,任何人都可以发文、制图、制影像来评论一些课题。“评论”是批评或议论的观点,对时事的人物或事理批评议论是非,你评论人家,人家自然也可以评论你的观点,若经得起考验和思考的空间,当然据理力争,厘清更接近的真相,此为宪法下赋予的言论自由。
问题在于,“课题的评论”变成一种畸形的网络现象,从叫骂、问候人家祖宗、歧视、杯葛、羞辱、移花接木诽谤等,刻意针对个人或群体进行不断的恶意及具有敌意的行为,达到伤害对方。其特征一般都是以一两个似是而非的理由,参杂大量的煽动性字眼构成,一次得不到响应就两次、三次,并持续攻击直到引起回响。
这种网络霸凌都是一些躲在键盘后面,以“林志玲”的美女图片、假名、无姓无名的用户身份来操作,有关当局甚至警方,很多时候也很难侦查到幕后黑手。也因为这种可以不负责任的便利,政党朝野双方的网络黑手,可以逃脱许多问责的法律责任。
网络霸凌,是一种懦夫的行为,属放暗箭,小人的行为。我们也很难想象,你把这些网络霸凌的话,面对面重覆一次给对方或你认为不共戴天之仇的政客听一遍,因为下线的你,知道再怎样政见不合,社会需要一定程度的文明来维系稳定,头脑正常的,有如杀父之仇的讲话,不会冲口而出,这种低水准的“言论自由”,也只有网络霸凌才会做。
更奇怪的是,这种网络霸凌的行为,是可以快速传遍社交媒体。与传统的面对面霸凌行为有别的是,过去受害人只要离开事发地点,就可以脱离魔掌。如今的网霸只要上网,却可以无时无刻在任何空间都可以进行,甚至永远留下痕迹。
还记得前首相伯拉当权时,网络制作一大堆攻击他老糊涂的“言论自由”?你现在还能在网上,回味许多前反对党领袖安华与犹太人所谓“卖国”的图文资料。此时非彼时,看回昨日留下的痕迹,为争夺政权,真的什么肮脏手段都可以用呀!
我更担心的是我们的下一代。现在5岁的小孩都学会上网,网络霸凌针对的对象已经没有年龄之分了,一些卑鄙无耻之徒把受害人的资料如真实名字及家庭状况公开,俗称“爆料”,牵扯无辜的身边人,此隐私保护问题在法律上依然存有相当大的争议。
往往我们都不察觉,对于一些反社会的霸凌讯息按赞、分享及转阅,其实都是在助长加害受害者。网络霸凌蔚然成风,学校无法与时并进教育我们的下一代,社会却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的祸害。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