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有人说,你在这个国土活了这么多年,连马来文都说不好,你的反应可以是以下几个选项:
a. 马上反击人家国际语文都说不好,没有资格讲我
b. 我准备移民,马来文对我来说不重要
c. 沉默是金
d. 检讨自己,学好马来文
选a项的人,肯定具备能说出流利的英语,其辩才肯定胜过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书写能力更是文学家狄更斯也自叹不如。不然,这类型的人哪有如此底气,这样来回击人家?难道这些人不明“牛不知角弯,马不知脸长”的道理?
选b项的人,经常都会出现在我们四周。纠结了几十年,人还在国内,有者更是落地生根发展。也有人向往邻国的高薪及所谓公平环境,但是更多人在邻国经济发展不景气时,第一个被开除的就是马劳,幸运留下来的,又有多少人?
选c项的人,是大多数,可以有不同的原因,但绝对不会是自知理亏。你继续骂回你的,我过回我自己的生活,反正我本来都是活在一个不需要马来文的世界。
事实并非如此。官方的交涉,就是一大难题。
说一件事,商界一名友人因马来文烂而向我大吐苦水。有次到政府部门办事,马来官员递了一份全马来文的表格给友人填。其中一栏的“Jantina”,他看不明白要填什么,去问官员,官员语带讽刺地叫他填“pondan”,他在场甚至都不明白,只能对人家苦笑。事后回到来问孩子,才知道官员作弄他,气到他暴跳如雷。
又见识过一名所谓华教斗士,在新闻发布会上对着中文报以华语,滔滔不绝论述自己捍卫华教的努力,训斥某政党办事不力,并要自己直接与部门高官交涉。
结果,过后在与高官的会议里最少发言的就是这批“华教斗士”,因为烂透的马来文能力,连基本的沟通都做不了,如果不是有其工作人员事先准备好的书写计划书,全程几乎零沟通。
原本可以进一步联系彼此关系及加强沟通的平台,就因为自身语言能力有问题,断送了厘清彼此之间分歧盲点的机会,而此君虽然在会议室外做英雄,在内默默无雄,但还能继续以反体制的形象出现。毕竟,大家的心态就是,反正有人愿意做,就让他继续做吧!
另外,做生意的人,更是开始日益意识到华裔人口的降低,马来人及外劳人数增长所带来的冲击。除非你是卖肉骨茶之类特定生意,不然越来越多的商业机会是偏向能掌握多源流的人,而这也是我们华裔子弟一直以来引以为傲,但是却逐渐流失的优势。
有人说,我们常常因在政治、教育等国家资源分配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深感委屈,最讨厌的,就是说马来文。
慢着,掌握不好马来文,跟你埋怨纳了最多税务,却享受不到相应权益是两回事。以自己的竞争能力赌气在不满的体制上,是不是可以有更聪明点的做法?
例如,选d项,对自己好,也促进社会彼此间的良好沟通。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