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突然很多针对来临大选的“民意调查”成绩出炉。
有些民调机构说,国阵会大胜;又有的说只要符合一些条件,希联可以执政。政治论述上出现各种各样的说法,让人眼花缭乱。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民意调查?
民意调查在民主选举制度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政府、官员、政治或政党领袖在草拟政策时,都必须获得专业及科学的民调,以便能清楚掌握民众对于重要课题及问题的满意度、课题的发展趋势、甚至能精准预测未来的走势及结果。
前提条件,必须是完善的选举自由。举例,美国及台湾几乎每一两年就有不同大大小小的选举,从区、市、省、州等遴选领袖,长期的选举使到政治人物必须要“专业”,民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来了解民意及制定政策,而不是单从身边几个亲朋好友略知一二,就大放厥词要改东改西。
不过,民调这个东西也是存在很多问题及缺陷的。我们不可能针对全国3100万人口逐一调查(政府普查是例外),因此民调都是设计出来的“样本”(sample),再以科学的计算方式抽出,来代表被研究对象的总体人数(population)。
举例做一个民调,目的是要了解年轻人对政府的支持度,调查内容就是《全国青年下届大选的投票倾向》,整体人数就是官方定义40岁以下的青年,而样本一般上是从这群40岁以下的人数里抽出约1千名(样本),来代表整体人数的意见及看法。
因此,样本的遴选就是整份民调最为关键之一,以此来判断做出的民调是否可信(reliability)。
问题在于,我国许多所谓的民调结果,都没有公布这些调查过程(国外的民调机构都是受到严厉的批判),宣布片面的成绩结果,其可信度及效度(validity)都是一个非常大的问号。
任职民调机构的朋友透露,曾有一间国立大学的学术人员,针对青年对政府支持的政治民调中,以班上的学生为样本,再把最后的结果普及到总体。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因为课堂上的学生并没有很好地代表整体青年的意见,有关民意调查也没有很好的遴选能够代表总体的样本,样本不能很好的代表研究总体青年就产生了所谓的抽样误差,整份民调也因此变得不可信赖。
国外民调若发生这种低级错误,有关机构的领导要辞职谢罪,以维护民调的可信度与威望,但是我国的民调过去都没有获得太多的重视,所以也只有零零散散的专业研究人员去审视这些民调机构误人子弟的问题。
情况现在开始有改变,我国近这几年激烈地政治斗争,民调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沟通工具开始变得很重要。尤其是对选民结构的掌握及了解更能决定一场选举的胜负,大量的独立或不独立的民调机构崛起,针对新选民的新工具更是层出不穷。
一般民众若无法像学术人员般专业检视民调的抽样过程问题,至少也要懂区别当中的本质,如“谁在赞助或是背后的调查机构?”
我国目前的民调主要有政府的机关,如警察、军队、政府部门、新闻局、教育局等,这些民调结果一般都不会对外公布(除非有特别因素),只供政府内部做决策。另外,部分州政府如吉兰丹及登嘉楼等,都设有本身的研究团队。
民间方面的民调,计有大学、独立调查机构、也有政党背后支持的调查机构等。许多公布出来的调查结果多来自这些机构,目的视乎赞助人要求达到的效果,上文所提到的各种科学可信度及效度,在某些机构的民调结果眼里,当然是不足一谈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