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战胜别人 · 只求不被淘汰


友人分享了一个身上虽有钱,但差点沦落中国街头没饭吃的故事。

话说,她在中国杭州公干,去到了一家旅游网站介绍的著名餐馆准备吃晚饭。柜台小姐可能听出她的口音不像本地人,招待她时,先询问她是否有“支付宝”。外国人很少有支付宝的,友人没法临时注册支付宝,柜台小姐解释,她们的餐馆不接受现金,只接受支付宝,如果没有的话,餐馆的指示只能拒客。

那天的晚餐,友人很幸运地联系到附近的中国同事救助,使用支付宝来结账,才免于在寒冷的冬天,出外四处寻找没有限定使用支付宝的餐馆。

是的,中国,在数字经济的应用及发展神速,电子贸易变成是必须品,其移动互联网上的创新已经远远超越欧美的科技国家。《纽约时报》就曾做了一个介绍微信(Wechat)的短片,详细介绍了一个原本是社交的软件,如何变为解决用户各种日常事务如点餐、洗衣服、为毛孩子修发等,同时为许多商家带来庞大的商机平台。

这是脸书自从收购了 WhatsApp至今都还未开发的商机,美国科技的巨头牢牢控制原本的平台,创新倒是缓下来了,反而中国的科技巨头已经渗透了中国各层面的社会。马云的阿里巴巴更是比美国的Amazon跑得更远,已经开始了本身的金融银行事业。马云更是准备在东南亚这个比美国更多人口红利的市场大展拳脚,其中与我国的合作更是紧密,准备年杪二度造访马来西亚。

这里暂且容我提一下大马在数字经济的简单发展史,文后再衔接未来与中国数字经济的合作及挑战。

马来西亚并不是数字经济的初哥,政府早在90年代已经陆续推出了电子化的政策,影响最深的就是拥有电子晶片的大马卡。原本的概念,就是将电子钱包、电子医疗、电子保健、驾驶记录资料等,集合在一张大马卡内。后来的发展,并没有符合政策制订者的理想概念,差劲且容易破损的首几款大马卡更是引起众怒及麻烦,加上庞大政府机构本身也不配合、网络及电子基础建设落后,不出意外又是一个做了几十年都看不到成绩的政府计划。

同样的情况也是发生在电子商务。政府也是在1998年就开始鼓励电子商务的政策,而且也拥有比较完善的电子商务法令,当时的多媒体走廊计划更是响彻云霄。不过,碍于当时全球的经济萧条及国内的政治问题,参与的人数非常少,我们的电子商务就停顿在那个有基础建设,但没有人参与的阶段。

直到近几年来的人口生活习惯及科技转变,大马的电子商务发展成长快速。纳吉政府更是推出了数字自贸区(DFTZ),以让大马跻身成为东南亚电子市场的佼佼者。大马政府委任马云成为数字自贸区的顾问,明显是想借助中国在数字经济的成功,以“中国式的电子商贸”来快速推动马来西亚目前还在缓慢发展的数字经济。

我国电子商贸各基础设施是相当完善,但目前最大问题,是金流及物流的问题。我们的电子商务金流主要还是通过第三方如银行及金融机构的支付方法。其金融设备及设施虽日益改善,但对商家的抽佣收费,比起中国大陆还是偏高,最终还是要转嫁给消费人。

其二是物流的运输费。我国虽有多家运输公司出现竞争,但还未发展到像中国般几乎零运输收费。许多商家宁愿售卖昂贵的货品,或者转嫁运输费,到最后若实体店面的价钱与网购不相上下,原本具备更多优势的电子商贸如何能健康发展?

马云的支付宝在上个月已经开始在我国启动了。二度来马的马云会不会把中国模式的电子商贸或支付宝搬来马,与本地金融业合作?许多行业的游戏规则会不会转变?运输业会不会出现阿里运输的模式?本地的业者究竟如何能从中受惠?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不会再像以往般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来看到成效。

回想你过去一年前及一年后使用手机的模式,你会惊讶科技对我们的冲击及改变,是那么的近距离。跑在前端一点的业者,会告诉你,“我们所求的,不是要胜过别人,我们只是要生存,不要被淘汰而已。”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