骂政府


驾车人士路过甲洞路,都会对正在同时施工的淡江大使大道(DUKE)第二階段延伸及轻快铁第二线工程,造成无时无刻都大塞车感到很生气。民众在社交媒体及报纸报道上,对政府及有关承包公司情绪发泄的频密程度几乎是每日三餐。

不过,骂归骂,我们要搞清楚,民众埋怨的是施工过程所造成的影响,还是他们不要这些公共基础建设?

友人在即时短讯的专业人士群组里面聊到此事也是骂声四起,但彼此见面时就冷静得多,可以道出他们深知这项工程计划,长期来说是有利于当地居民,尤其是经历了多年普腾国产车的笼罩下,就算居民日益增加,始终是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设施,大家几十年来都饱受无间断式的塞车煎熬。

还有一个月就要全面启用的轻快铁一号线,是一个令城市选民憧憬的画面,我们现在有一个值得期待,能提高我们生活素质的工程计划正在进行中。

同样的期待,出现在各个正在施工建设的公共设施地区上,大家现在都经历很痛苦的过程,但其实谁都知道,一旦成功完成,长期来说对大家都是有利的。

这种长期有利,短期痛苦的取舍,其实是公共政策的一门很大的学问。

现代选举制度,政治人物要的是选票,而得到选票就要做出对人民有利的政策。现代人越来越没有耐心,更倾向于要看到速成及短期的政策效果,政治人物为了得到权力,迎合民众的快,其中最容易的做法就是推翻前任执政者那些不得民心,但长期来说可能对民众有利的政策。

例子就有美国总统特朗普撤消奥巴马医保,一个简单的总统执行令签字就可以推翻了这个涉及几千万中下层的社会保护网。当特朗普自己真正动手开始制定公共政策时,才会发现推动一个政策的难度,100天任职的承诺至今未办法兑现,反而遇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及困难。

回到马来西亚,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大型计划或工程,在庞大的政府体制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制定出来。除非像几十年前的老马强权时代,一声下令可以妥协许多官僚,大量举债鑿起了双峰塔、吉隆坡塔及布城,但公平交换的结果就是,人民要妥协失去许多平衡的权力机构。

若不要老马式的经济繁荣,就得走痛苦的改革政策。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建设及东西,就是约7年前,由当时首相署部长依德里斯执行的“经济转型计划”及“政府转型计划”所带来的成果。回顾一下,这些政策当中包括有加大私人融资的政府转型计划、转型迈向高收入先进国、改善公共交通、改善乡区基建、消灭贪污及提供教育素质等。

当中有的达标,有的尚在努力,有的则遇到政治力量反对搁置了。

无论如何,公共政策,就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素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这些计划是否有兑现承诺,那些要哄我们选票的政客,又是否能提出改善或更好的替代政策?

我很认同友人的补充,我们还是要照骂执政政府,因为没骂没进步,这点在民主社会里是合情合理。

重要的是,那些迎合我们骂政府,自己走上台的“特朗普”式政治人物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后,到底有多少斤两。

我们很多人,心里其实都有数。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