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今时今日千禧年过了17个年头,我们的政客还在吵华小的拨款课题。
A政客指责B政客华小向政府乞讨拨款;B政客又指责回A政客从来没有为华小做过任何贡献,两者吵到不亦乐乎,都说是为了华教,似乎吵赢的那个就能得到全华社的永世爱戴。
政府拨给华小的发展拨款,从国家年度财政预算到教育部的拨款开支都是清楚列明,逐年增加或减少其实不需要劳动到会计师就可以一清二楚,政客互相玩弄的数字把戏,说到底还不是借华教为利器。
撇开政客自己玩到不亦乐乎,华小的拨款虽然不断减少,但是华小的学生人数却不断上升。较早前,许多家长宁愿半夜三更开始排队,也要挤入一些所谓的出名华小为孩子报读。
教育部更曾公开担心,华小的非华裔学生人数已经逐年上升超过20%,越来越多非华裔学生的家长拒绝把孩子送到国小。
作为一名华裔子弟,我除了自爽引以为傲,以及可以向政府呛声说“华文教育是块宝,你们不会珍惜”外,我其实对于下一代的前途,更多时候是多了一份忧虑。
当我们的友族同胞还未惊觉掌握多语的重要性,深受其政客危言耸听荼毒华文吃掉他们的文化根时,马来西亚的华裔在上世纪的经济发展中就掌握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东接刚刚苏醒的巨龙中国,西接英语为主流的西方列强,就算在自己的东南亚区域国家也稳占一席之位。
如今时过境迁,中国强势崛起,学习英语的能力及速度一日千里,有些根本不需要你会说华语的华侨做中间人或桥梁,就可以直接与世界各国进行贸易及交流。
稍微有头脑及清醒的友族同胞(越来越多),为了自己的下一代,根本不会理会政客对华文教育的妖魔化,因为他们清楚知道,华文教育根本不会让他们失去宗教及民族的身份,华文教育只会增加他们的竞争优势。
曾遇过一名当工厂守卫的年轻马来家长,再怎么省吃俭用也坚持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入华小就读。我问他,为何要这么辛苦?他说,“未来的十年是中国的世界,我的孩子可以说马来文、英文及中文,直接与中国做生意不会有问题。
我们也是穆斯林,可以衔接中国及中东清真市场,我虽然穷,但是我的孩子一定比我更富有。”
这段话深深烙在我的脑海中。如果一个普通的友族同胞都可以为自己的孩子设想这么远,布城的执政精英不可能没有察觉到国家未来竞争优势的需要。唯一拖慢国家民族的进步,就是各怀鬼胎的政客,出于维护自身的政治利益,罔顾下一代的竞争力,继续针对华教危言耸听。
我看着我那一岁多的孩子,能想象未来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华文教育改革已经刻不容缓,单靠掌握那三大语言的优势,孩子未来都未必站稳阵脚。
更大的问题是,前面已经看到有冰山了,但是我们的政客到今时今日,还在为学校拨款争名夺利,我们的下一代可正在铁达尼沉船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