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沟通,有一招叫“辱骂法/标签法”(name calling/labelling)广泛用在政治斗争,通常是将政治对手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而这个负面的标签是可以影响一些特定的群众,在不思考任何合理的逻辑及证据下,对被标签者产生负面,甚至抗拒的情绪。
举例,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当年在竞选期间,标签当时的在任总统老布什是“经济笨蛋”,一旦民众对这个标签根深蒂固,老布什不管提出任何有远见的经济政策,民众都不会听进去,因为他们对老布什的印象就是这个人不懂搞经济。
如今,这种政治手段的标签法,政客广泛借用来对付媒体达到本身议程了。近来玩标签法玩到出神入化的,非美国总统特朗普莫属。
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向多家主流媒体宣战,标签他们为“人民公敌”及“假新闻”,史无前例禁止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CNN以及《政治》(Politico)杂志等多家媒体的记者参加白宫举行的记者会。这对于一直标榜自己是民主自由第一,以言论自由的精神灌输到全世界的国家来说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美国媒体形容这是史无前例的打压新闻自由,这是独裁者的开始。美国媒体对于这种政客试图让媒体对其有利的反应似乎大惊小怪了,马来西亚的政客近这十年来,制造所谓“媒体压迫”的策略发挥到淋漓尽致。两者的相似程度惊人,我甚至觉得特朗普就是在偷师我们的政治人物。
分析起来,不管是特朗普或我国的政客,发动对媒体的“战争”有下列三个主要原因:
(一)避开被质疑及质问
“假新闻”与“汉奸走狗的新闻机构”都是异曲同工的手法。对拥有权力政客比较友好的记者,就给他们提供信息,或者奖励他们政府职位;对他不友好的记者,质疑他们的媒体记者,一律就是“假新闻”、“充满恶意”、“有议程”、“某某政党的媒体”......
(二)政客要的是记录员工具
提问问题本来都是记者的责任,但是本地现在有些掌权的政客,根本已经容不下发问的记者。你开口问尖锐或质疑他的问题,政客就会当场发飙攻击这些媒体记者存有“恶意”。对于这些政客来说,新闻发布会其实是他多一个的演讲舞台,说他要说的东西,本地媒体记者只是沦为“记录员”,到最后还不是妥协了报纸的素质与办报理念。
(三)对自己有利的竞选
标签媒体的做法可进可退。如果媒体报道政客的负面新闻及政治对手的正面新闻,政客就会说,验证了他给媒体的“援交”标签;如果媒体报道了政客的正面新闻或政治对手的负面新闻,他又会说,这是他给予压力妥协出来的成果。上届大选至今,政客已经屡试不爽,大选后还要装若无其事与主流媒体修好的政客大有人在。
许多媒体记者都怀念“那些年”的政治人物,政客与记者的冲突与争执哪里会比现在少?虽火花依然,但至少大家懂得尊重彼此的专业。(见视频)
如今大选即将来临,更多的政客为了要达到控制媒体及述语权而做出各种先发制人,攻击媒体的竞选策略。
政客是政客,他们不是神,我们更不是国王新衣身边的愚人,认为政客永远不会犯错,也永远不能受到质疑。
我们不得不防这些为了自身政治利益,真正危害言论自由的“特朗普”式的政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