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是好事,相信没有人反对。
但是近代民主国家选举出现各种操纵方法,利用个别的结构性因素或缺陷来取胜,有违书本上所说的民主精神及自由原则,而这几乎都出现过在每个奉行民主选举的国家里。
不管你喜欢或不喜欢,只要一个国家踏入民主选举的游戏中,“赢者全拿”(winner takes all)就是选举的最高原则。掌握了政权就有权力分配国家资源,领导人再决定谁留任,谁下台。
输了的,有者下回再战,但更多的是从此消声匿迹。
因此,谋算选票,成为了政客在选举中最关心的事情,至于其他国家民生问题,你认真你就输了。
美国非常火红的政治电视剧《纸牌屋》,就赤裸裸地描写美国国会议员兼党鞭安德伍德没有获得国务卿的职位后,就开始运用各种复杂的权术游刃在国会及白宫里,到最后登上世上最有权力的位子。
安德伍德在掌握了大多数议员的情况下,利用各种手段包括国会的法案为自己增添政治资本。比如,为了博取总统的信任,在与多个国会议员互相交换条件,获取足够的票数后,推行了教育改革法案,结束了一场对总统难堪的教师大罢工,也确定了自己在总统的地位。
又有一次,安德伍德在国会与少数民族的代表议员交易,针对部落的赌场经营权来打击政治对手,而他也以一项建设大桥计划与这些原住民部落的幕后金主合作,让他的政治对手失去了靠山。
这些民主选举的游戏规则,很多时候都由人在背后做了许多手段来操控。你看到的纸牌屋都是政客在幕后进行交易,从拟定候选人、政治拨款到制定法案,再制造外表上的人民支持,让大部分人都沉醉在国会那些宏伟计划及蓝图。
《纸牌屋》是许多民主国家的借镜,包括马来西亚的政治。我们在过去看到太多太多的政治交易就在眼前发生,有笨拙无理的,也有隐藏高明的,但民众都嗅到了民主制度的腐化,别无选择下只能走上街头表达心中的无奈。
举例,伊斯兰教党在如1MDB、净选盟等各种政治大课题上噤声,但来到伊斯兰教刑事法上就化身为权威。哈迪的私人法案甚至有史以来进入国会的议程,甚至有政府高官来背书撑腰,哈迪此时做到已故多个领袖几十年来都做不到的事情,党内地位更是动不可摇。
撇开各个政党在这个时候的支持与反对的乒乓式交手外,成熟的公民也要开始像政客计算各个政党利益的依归,以清除了解背后的政治议程。
这个法案对伊斯兰教党的好处?巫统得到什么?国阵成员党受到什么影响?希盟的合作是否会加大分歧?马哈迪大选的一对一愿望还能达到?对下一届大选又会有怎样的影响?纳吉还能稳坐相位?
这是“赢者全拿”的游戏原则,想要忽略这一块政治利益的选票考量,就不要学人讲民主。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