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有时可以启发想法。
在西方人来这片土地之前,你当时的生活,基本上是很自由自在的。
你可以想象,若肚子饿了,可以出海钓钓鱼,或跑到森林挖掘随处可见的野生番薯等食物来填饱肚子。下雨了,找几片竹子桐木搭建一下,免付银行贷款的全新 banglow 是你的。天气转凉了,吩咐躲在家里的女人帮你裁缝一套全球特制的衣服给你穿就行了。前提是,只要你不得罪当时封建王朝的统治阶层。
这种生活状态,在历史记载下,是过着一种乡村渔农采摘,闭关自守的农业生活文明,自给自足之余,还可以多余的其他收获来与隔壁家的交换所需。
后来,具备政治、经济及军事优势的西方国家坐了几个星期的船来到这片土地,目的当然不是要来交换你的甘榜鱼或野生番薯,而是相中了锡矿及在热带国家可以种植的树胶、可可等原产品。
从西方国家征服了这片土地后,便开始了殖民地的统治,但同时也启发了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并建立起一套文明与制度。后来的后来,在各种政经文教的演变下,过程中采用了不少西方有用的价值观、社会措施及国家管理方法,并逐渐建立自己一套特有的普世制度。
急剧的现代化将许多问题,如全球化的竞争、土地的稀少、城市与乡区资源分配及失业等问题,聚集在一起爆发。政府无法有效地解决这种社会矛盾,人民在失望的时候,只好重新转向宗教达到本身的诉求(至少在心灵上的安慰)。
这些宗教主义者往往趁机打着各种反西方、反现代文明的旗号,用一种几乎虚无缥缈的宗教理念来吸引群众。这种日益严重的例子比比皆是,最近的例子就有运动员的“西式”战服不符合教义,荒谬的是原本应该要想方设法加强我国运动竞争力的有关当局,如今却不务正业搞起服装设计的事业。
我们不能一概否定这群人的存在,他们所打着的宗教旗号,配合“本土国情需要”,加上七情上脸视死如归的表情,的确能迎合部分群众的心理。这小部分人的叫嚣声盖过了大部分人理智的沉默,导致他们的势力不断膨胀的根源。
回教党(为大选前重塑形象需要,后限定中文媒体翻译为“伊斯兰教党”)的宗教司在竞选时,哪个不是打着誓死捍卫宗教牌来赢取党职的?这些保守宗教司的反扑势力在这个党快速崛起,而所谓的开明派政治领导层在竞选过程中,也不得不放弃部分国家原有建立的一套世俗文明及价值观,选择沉默或迎合保守派的势力。
说到底,这些教派主义者已经充斥整个国家体制,奉行者已经不再限于那与世隔绝的农民,而是渗透城市里的居民和年轻人。我们那“优雅的沉默”,早已经不能盖过这些叫嚣分子的声音,只有更多有识之士发出“够了,停止!”的声音如前首相的女儿玛丽娜马哈迪,才能制约极端教派主义的涌现。
请明智运用你手中的一票,大声告诉这些活在“闭关自守、提笼架鸟、女人只管在家生孩子”年代的人,这种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历史,也告诉我们,我们是可以做得到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